母親節剛過完,在這樣特別的日子裡,我當然也收到了女兒送的母親節卡片,看著卡片上印製的斗大鋼筆字體「感謝偉大的母親」……嗯,是的,很多人都同意「母親偉大」,但卻常常忽略一件事情:「媽媽的偉大,從何而來?」

媽媽並不是天生偉大、也不是天生就知道怎麼照顧孩子,也沒有所謂的「媽媽訓練班」,教我們如何「第一次當媽媽就上手」;媽媽今天之所以能夠開心地收下兒女精心準備的禮物、卡片和蛋糕,收到一句「媽媽,您好偉大」,都是透過不斷地摸索、碰撞、經驗的累積才能逐一建構起這些媽媽技能,而在習得這些技能的過程中,很難會有人不經歷挫折、感到失望與沮喪,只是很少聽媽媽提起而已。

 

從成為媽媽的最一開始說起吧!

原本一個成熟的女性個體,在懷孕了之後,大量的雌激素開始分泌,賀爾蒙開始變化,感到噁心想孕吐、下肢開始水腫,行動變得緩慢。為了有足夠的空間讓寶貝居住,子宮像吹氣球般漸漸擴大,看著那爬滿肚皮表面的妊娠紋,真是令人怵目驚心,然後隨著肚子的重量愈來愈重,得雙手撐腰,甚至綁起悶熱的護腰帶才能稍稍舒緩腰部的痠疼,晚上常常睡到一半腳抽筋的疼痛感,以及因為子宮壓迫膀胱而頻尿得不時跑廁所的窘境。

身材的變形、身體的不適,這才只是剛開始呢!

孕期的不舒服,想說撐完40週就沒事了吧!喔~不不不,寶寶出生之後,媽媽體內的雌激素會突然陡降,加上生產後的疼痛和身體的疲累,媽媽們像剛打完了一場硬仗,需要好好休息。

但,事實上,媽媽無法休息啊!

寶寶出生之後,媽媽開始煩惱的事情更多了:餵母乳嗎?沒有母乳怎麼辦?我怎麼知道寶寶到底吃多吃少?餵配方奶嗎?人家說配方奶的營養不如母乳?換尿布?要怎麼換?寶寶屁股怎麼總是紅咚咚的?是不是尿布疹?寶寶怎麼又哭了?他到底怎麼了?餓了?痛了?不舒服?

 

我到底哪裡做得不對?

我到底哪裡做得不好?

我到底還能做什麼?

我是不是不適合當媽媽?

寶寶哭,媽媽也跟著哭了。

寶寶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所以哭。

媽媽因為挫折產生自我懷疑,所以哭。

 

原本應是開心地迎接家中新成員的到來,媽媽怎會變得敏感、易怒、情緒低落、睡不好呢?媽媽對於孩子哭鬧的失控感和自己無法安撫孩子的無能感、不知道可以怎麼做的無助感,多次嘗試還是無法得到想要結果的挫敗感,這些精神壓力最後累積成壓垮媽媽的稻草:「負向的情緒產物--產後憂鬱」

部分的新手媽媽,在低落的情緒沉浸一段時間後便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重新找回對生活的控制感,慢慢恢復到過去情緒的平穩;但少部分,失能感過大到無法負荷的媽媽們,就極有可能會罹患產後憂鬱症這樣的情緒疾病,而因為對這個疾病的陌生與不了解,很容易就被輕忽了,直到產生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後,才意識到產後憂鬱對媽媽的心理健康影響有多大。

媽媽一定要能先關照自己,才可能有多餘的心力來滿足寶貝的需求,如果當自己都無法照顧自己,當寶貝傳遞需求時,只會讓我們陷入更不耐煩的情緒反應中,有時候忍不住怒吼了孩子,接著又引發自責與愧疚,這樣無法中斷的循環,久了就是把自己和寶寶都帶入極為糟糕的負向情緒迴圈中。

正因為情緒的覺察接納這件事情至關重大,就勢必要更謹慎面對,才能防範於未然,當然也需要身邊重要家人的協助與配合。最重要的,請丟掉「這又沒什麼,過一段時間就會好了」的這種對情緒的輕蔑態度,請讓家人明確地知道,你需要幫助,實質上的、具體上的幫助,例如:我需要現在有人聽我說話、討論解決方式、幫我分擔照顧小孩的責任、我需要好好睡一覺、需要獨處一段時間…。練習把當下的需求說出來,一起和家人尋求破解之道,才能釋放那緊繃到快要斷線的母職壓力。

 

我常常會和我的個案說:「會有情緒,代表你在意。」

產後憂鬱的產生,除了生理上不可控制的變化之外,心理上代表某種程度是一個「你希望成為一個好媽媽」的自我期許,你很努力地想滿足孩子的需要,只是暫時找不到明確的方向,你有一個很愛孩子的心,只是需要多點時間和孩子形成默契和照顧嬰幼兒的方法。

 

因為想要給予,才讓失控的情緒枷鎖困住了你。

對孩子的愛,這絕對是一件值得被肯定的事情。

不要害怕面對自己的憂鬱情緒,心理疾病已被愈來愈多人所重視。對心理疾病的誤解,會讓真正需要被幫助的時候害怕求助。其實,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一樣。在生理上,我們咳嗽、流鼻水、受傷了,會知道要去找醫生尋求治療;我們情緒低落了、壓力過大了、生命找不到出口,就像是心理上的感冒,也需要尋求專科醫生或專業心理師的協助。覺察自己變得易怒、容易低落、失控、哭泣、不停地出現負向想法,請務必向家人朋友尋求協助或讓專業醫療介入;如果對自己的情緒變化比較不敏感,可以在情緒還穩定的時候,先跟周遭的親友說明可能需要被幫助的情況,假使單靠他們的傾聽和陪伴還不足照顧到你的內在,請他們觀察到了你的轉變時,一定要帶你就醫。

 

預警,就是最好的防護。

回到一開始說的,那卡片裡鋼筆字體印的「感謝偉大的母親」,真的值得感謝。母親不是天生偉大,是經過洗鍊之後,慢慢偉大,向天下所有的媽媽們致敬。

 

【 姆姆 mumu x #張雅雯諮商心理師 】

 

#張雅雯 經歷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總幹事

心世代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康社力協輔工作室諮商心理師

各大專院校心理衛生講座講師

-

-有姆姆在,你不孤單-

👇 IG追起來: mumu4mama https://reurl.cc/vqG2bk

👇 FB追起來:姆姆-陪你一起當媽媽 https://reurl.cc/NZRxm9

arrow
arrow

    Mumu姆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