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寫的,關於媽媽要放自己一馬。我跟朋友聊天時候,她說:「唉,通常沒生小孩的就會說『阿你們幹嘛不放自己一馬?』」有些時候都不知道怎麼跟他們解釋,只能心裡OS 你們以後有小孩就懂了。

 

我最近一定是瘋了,看見路邊的媽媽抱著新生兒,我居然心生羨慕;老公很想要女兒,他心裡始終有個微小的希望,也許某一天,我們能拼個老三。

但放心,我一轉頭看見自己的黑眼圈,想起長期睡不飽,我瞬間就清醒了!

身邊的人說:「沒關係第三個你就請個保姆來帶就好,你不用那麼累。」

我的個性,前兩胎都自己帶了,哪可能讓老三被別人帶大?如果第三個不是我親手帶大,因而個性發展和兩個哥哥有所出入,或是埋怨媽媽偏心,我怎麼對得起自己?

 

是的!媽媽不是不放自己一馬,媽媽只是責任感太強、使命感太重。

不敢說全部的媽媽,但所有把自己逼到死角,累爆痛哭的媽媽,都只是因為不願意冒險去犧牲孩子的發展,無論健康或心理。

 

我當媽媽至今,最常被問過的一句話就是「幹嘛不請個*工人姐姐就不會那麼累?」

在人人都有工人的香港,我一打二無後援還堅持不請被視為異類;因為我來自從小家裡就沒有工人的台灣。

我的媽媽,甚至很多那一輩的媽媽都是一手扛起家務同時拉拔一堆小蘿蔔頭長大的;如果她們可以,在資源充足的現代,為何我做不到?

 

說真的,我不只一次在旁人眼裡看見一種「請個工人就沒事了」的「活該」眼神。好像這一切都是我自找的,是我太執著自己帶孩子才讓自己看起來如此辛苦。

再堅強如我,也會覺得蠻傷人的。

 

我知道我很累,也沒有自己的時間,可是沒有什麼工作是不累的,何況我努力的對象是一個生命,我的孩子。

我也知道,我的生活品質因此而下降,但這是我必須有的心理準備,就當作是成本,熬過頭幾年,得到的幸福會讓我加倍回本。

所以,全職媽媽和有工人照顧孩子的差別總結就在:不用把屎把尿、不用半夜無數次哄睡、可以多和朋友出去喝下午茶,也能多上幾堂瑜珈。

這的確讓一個媽媽不那麼狼狽,也依然保有生孩子前的自在;可是在我看來,這些享受有沒有孩子都可以體驗,但盡心去學著為孩子付出,陪伴見證孩子的成長,哪怕過程困難重重,這些是只有當媽媽才能體會的,無價經驗。

 

(我不是說請工人就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我在這指的是某些習慣孩子都丟給工人,導致沒有工人在,就手足無措不知道怎麼帶孩子的人。)

 

所以之後,當我再看見那些眼神,我就完全無感了。

 

我常跟身邊的人說,一個人如果長大走歪,大家會說「不知道他父母怎麼教的?」沒有人會說「不知道他的工人怎麼帶的?」

所以正常人的觀念中,父母是要為孩子負責的,至少到他成年,尤其在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因為是我們把他們帶來這個世界的。

 

所以,我,還有許多仍然在咬牙苦撐卻甘之如飴的父母,都只是在學習著為父母這個冠冕,盡到應有的責任。

只為了確保,能給孩子最全力以赴,最完善的付出與指引。

 

這不是活該,這是不簡單。

*工人:香港家庭通常都會雇用24小時,住在家裡的幫傭;當地人稱幫傭為工人或工人姐姐。

arrow
arrow

    Mumu姆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