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常和台灣朋友聊起育兒,有個朋友說,他的同事非常喜歡用過來人的態度教育她如何當個好媽媽,好像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一樣。

我這個朋友因為是第一胎,的確自己經驗不足,所以很多時候都不好反駁。每次聽這位同事說教完都有一種「蛤~我是不是真的沒做好」的自我懷疑感。

 

我一直有個疑問!如果餐廳食物不如想像中好吃,你可能不好意思直接批評;路人穿衣品味有問題,你也不會過去說醜;那為什你覺得你有資格對一個母親指教她如何育兒?

 

我記得生第一胎離開月中後,回到家和雞排光是磨合睡眠時間就讓我體力透支了。

身邊真的有很多靡靡之音明示暗示我可以仿照百歲醫生的方式 「你就讓他哭到睡,他就知道要自己睡了!」

可是我覺得嬰兒不會說話只能用哭表達他的需求,他來到這世界一定也很沒安全感需要媽媽,所以我做不到這件事。

後來發現,不是只有我家孩子有這種問題,很多媽媽都因為新生兒的睡眠而疲憊不堪,尤其是親餵的媽媽。

所以不管百歲還是萬萬歲,我不信就是不信,而我孩子也不吃那套。

 

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人又怎麼做人。

我常跟身邊的人說,不管我們有沒有媽媽,我們都是學著做媽媽的。孩子不是機器,沒有說明書告訴你每一個步驟該怎麼做;

孩子是人,人就有不同的習性,人的行為是無法完全預料。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理需求;每個媽媽也都有自己的個性與育兒的堅持。

 

但有一件事不會變,就是「沒有人比媽媽更想給自己孩子最好的!」也沒有人比媽媽更熟悉了解自己的孩子。

所以,並不是適用在你的育兒方針就適用在其他人身上。

 

我在小甜甜的FB看到他po文寫到一句「再專業的人也只會分享,而不會告訴你怎樣才是絕對。」

她也是剛生產,就收到四面八方對於她新手媽媽育兒方式的批評指教。

我非常贊同這句話!

如果真的是過來人,應該更能理解孕婦、新手媽媽的不安與慌張。

所以與其以「關心」之名,行「說教」之實,不如給予安定鼓勵的力量,因為我們都知道,育兒這件事,再怎麼不適應,隨著時間慢慢就上手,接著便熟能生巧。何必要去嚇人呢?

 

我告訴我這位朋友,你只要相信自己,相信孩子,你們的關係與互動,不需要別人來認可,只要你們對彼此滿意就好。

別人說的不想聽,就不要聽。

你做得很好,即使你覺得自己還不夠好,那就自己給自己補強,不需要別人的三言兩語。

 

你是媽媽,你是孩子眼裏的唯一,你最大!

arrow
arrow

    Mumu姆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