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婆媳關係不光指婆婆與媳婦之間

而是整個「夫家」VS.「媳婦」的關係。要能將這關係處理的悠然自得、游刃有餘,對大多數媳婦來說,是一件極為不易的事情;有些人做得很好,有些人卻深受其苦,尤其在牽扯到金錢的時候……。

今天要分享的案例,正好與之有關。

 

#一人一半感情真的不會散嗎

太太與先生都有高學歷、各自有工作,受薪的所得則大多數都拿來繳了他們現在居住房子的房貸,

家裡的生活開銷也是一人一半,乍聽之下夫妻兩人一起負擔家庭責任,這好像沒什麼問題;

但太太接著說,這房子是在公婆名下,貸款繳了半天這房子也不是我的,生活開銷一人一半,

但公婆與他們同住,所以公婆的吃用開銷,她也要負擔一半,加上孩子每個月的補習費還有各項固定開銷,

她根本沒有多餘的錢可以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更別提想要按月孝敬自己的娘家父母,

當然還加上種種因素的累積,所以她覺得家裡的財務分配對她來說很不公平!

 

這種不舒服的情緒,她和先生反應了幾次,先生卻都以「哎呀,不要計較那麼多」簡單帶過。

這種委屈的感受,加上被先生貼上「愛計較」的標籤,

讓太太忍不住大吼:「 #我不是愛計較,我只是覺得不公平!」。

 

我問:「怎麼做,才是你覺得的公平?」

 

「房貸一人一半可以,但房子以後也要有我的名字啊,不然繳了這麼多年,結果房子還不是我的;

他想要照顧他爸媽,我也想要照顧我爸媽啊!憑什麼他爸媽的吃喝我也要包,但我爸媽他卻都不聞不問……」原本僅是抱怨事情,現在連同淚水一起流洩。

「那為什麼不照你講的公平的方式這樣去做呢?」我好奇,沒有辦法「公平」的原因。

「我怕公婆覺得我是要分家產、只顧娘家的媳婦」她一臉的愁容。

竟然是被這麼明顯的不合理、非理性的信念,把她的情緒困住了。

這句話,點出了在 #父權文化中被傳統所束縛的媳婦角色 。

媳婦就是需要以夫家為重、媳婦就是應該照顧公婆、媳婦就是不能參與家產的討論,媳婦的付出就是應該blabla…………

即便在這個時代;一位具有高學歷、工作能力、且有經濟能力的女性,

她還是無法自主做她自己真正想做的;

她的困擾,絕對不會只是她個人的。

 

#文化對角色價值的影響,遠勝過一個人對自我價值的認定。

她壓抑了內在懇切的個人需求,想要維護媳婦角色價值,卻又因為想要當好媳婦所需要捨棄的自我,讓她充滿了矛盾。

在這矛盾的後面,其實藏匿的是她的擔心、害怕和委屈,而「不公平」只是眾多感受中,說出來後,比較不具殺傷力的其中一個形容詞。

擔心付出了多年之後一無所有的不安全感,可能不只房子,還有情感上的,這

跟其個人生命歷程有關,會是值得深入討論的個人議題;

但在面對情緒的當下,可以做些什麼來緩解被媳婦這個社會角色所影響的情緒呢?

 

#不要怕黑化,重新建立媳婦角色的定位

這邊不是要叫大家當逆媳,而是不要當個什麼都「逆來順受」的媳婦。

需要重新思考在目前這個與夫家共處的家庭中,身為一個怎麼樣的「媳婦」才能讓自己感覺比較自在;

或許需要做一些與過去不一樣的改變來堅定自己的立場,重新拉起媳婦這個角色和其他角色間的互動界限,

一開始,認為「媳婦就應該怎樣」的其他家人可能會因為不適應這樣的改變而頗有微詞(畢竟妳已不再是那個全盤接受的人了),

但這是重新建立人際界限的重要一步,讓對方知道你的界限,就不會經常有無理的要求出現;

自己同時也破除要當「完美媳婦」這樣的非理性想法,世界上沒有「完美」的角色,

對於無法負擔的那些要求,給予拒絕,並不表示那就是不好的媳婦,

知道自己已經盡力了,那就足夠了。

 

#與先生正式地重新討論雙方都能接受的的財務分配與開銷方式

大部分的人在和另外一半溝通事情時,可能由於語氣、場合、方式等等因素,讓對方感受不是太嚴肅,

而容易誤以為這只是「隨口一提」,所以事情過了就算了,一時的情緒過後,又繼續依照原本的樣貌繼續生活,

特別是如果這個改變,對另外一方來說是更顯不利的時候;

但個案自己清楚地知道,這不是隨口一提,而是多次讓自己心中產生不平和委屈的影響事件,

那就應該「正式地」、「嚴肅地」,在「心平氣和」時在「特地騰出來的時間」裡提出來討論。不然每次總在情緒爆發後才訴說這份不平,

很容易會被視為情緒的影響;若是在倉促的時間中討論,也很容易因為其他事情的干擾,讓需要討論的事情又不了了之

。這件事情既然對個案來說很重要,那就需要以討論一件「重要事情」的態度來面對。

既然家是兩個人要一起照顧的,那討論出「彼此」都能接受且對彼此都有保障的方式,再正常不過了。

千萬不要被「你幹嘛計較這麼多」這句話影響了,因為通常會說這句話的人,多半才是關係中獲得較大利益的那一方。

 

#回到自己身上的覺察與探究

心理學強調,最根本的問題還是要回到自己身上。在這幾次經驗中,所感受到的不平、委屈到底是什麼?

擔心、害怕又是什麼?如果能夠找出造成這些負向情緒的根源,接受並面對這些情緒,

當原本受傷的內在被修復了,自身心理狀態變得強大了,那麼事情可能又有不同的解決方式。

但這個別差異非常大,會是一條需要花時間、精力且需要專業心理師一起陪伴探索自我的路程。

 

人生的不公平,比比皆是。

「為什麼生小孩的是女人而不是男人」,光這點就無法找到那所謂的「公平」,在這麼多的不公平中,

並不是真的要絕對的一半一半才叫公平,有的時候是那心裡的委屈有沒有被看見、失落的情緒有沒有被照顧到,

被忽略的聲音有沒有被聽見,心理的天平能不能在兩端的秤盤上,找到相對等的「現實+情感」砝碼來平衡歪斜失衡的狀態,

如果可以,有的時候即便現實上付出的較多者,

也不一定會有這樣的負向感受了。

arrow
arrow

    Mumu姆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